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高氣壓和低氣壓代表什麼意思
夏天台灣各地常有雷陣雨出現,部份原因是因為夏季台灣近海海面上,偶而會出現低氣壓的緣故。在台灣的夏季氣候中,除了有颱風和熱帶性低氣壓會帶來陣雨和雷陣雨外,還有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所帶來的晴朗炎熱的天氣。為什麼低氣壓會造成多雲到偶陣雨或雷雨的天氣,而高氣壓籠罩下的天氣則是晴朗炎熱呢?這就和低氣壓和高氣壓的成因與特性有關了。
高氣壓和低氣壓
高壓有暖性高壓與冷性高壓兩種:(一)暖性高壓:從赤道上升流向兩極的氣流,逐漸變冷而下沈,於是這個環流就發生斷裂現象,一般是形成三個較小的環流,在緯度30度左右開始下降。兩極流出的空氣至緯度60度時,開始上升。緯度30度附近因空氣下沈堆積,氣壓升高,形成高氣壓帶,稱為“副熱帶高壓帶”。(二)冷性高壓:冬季氣溫下降,無論是陸地或是海洋上的空氣,氣溫都會降低,但是陸地降低的速度比海洋快得多,形成陸地冷、海洋暖的現象。尤其是寬闊平坦、緯度高的大陸內陸地區,氣溫下降得非常快,而出現相當低的氣溫。低溫使氣壓升高,於是冷高壓就形成了!如大陸高氣壓。。低壓有暖性低壓與冷性低壓兩種:(一)暖性低壓:中心氣柱較周圍氣柱暖,所以一定間隔的等壓面中心處較周圍厚,所以下面是低壓,到上面反而變成高壓,如台灣、東海的新生低壓。(二)冷性低壓:中心氣柱較周圍氣柱冷,等壓面間氣層薄,所以下面是低壓,到高空還是低壓,如阿留申的囚錮低壓。
冷氣團是怎麼形成怎麼移動的天氣為什麼會這麼冷啊
一般我們在收看氣象的時候,尤其是在冬天,常會聽到說:明後天將有冷氣團來襲,或者是,這一波大陸冷氣團勢力相當強等等這一類的話,而到底甚麼是氣團呢?其實,氣團就是範圍非常廣大的一團空氣,而且這一團空氣的溫度、濕度還有其他物理性質都很均勻,這團空氣不是冷的就是暖的。在夏天,氣候比較溫暖,南方的暖氣團勢力比較強,像常常影響我們的副熱帶高壓就是屬於暖氣團。冬天的時後,氣候比較寒冷,在北方的冷氣團勢力比南方的暖氣團還要強大,冷氣團有的時候勢力非常強,有的時候是比較弱的,勢力強的時候呢,就表示它的範圍非常廣大,而且溫度也很低,當它一旦影響台灣,我們就會感到氣溫突然下降很多,若是溫度降到10℃以下,那這個冷氣團就是所謂的寒流了,寒流來襲時,溫度夠低,若在再加上足夠的溼氣,高山地區就會開始下雪。但是冷氣團也不會每次都很強,有時也很弱,即始影響台灣我們也不會覺的很冷。新的冰箱插電後一段時間,裏面的空氣就變成一團冷空氣;在浴室內用熱水洗澡一段時間,裏面的空氣就變成一團暖空氣。氣團就像例子中的冷空氣或暖空氣,所以氣團就是大範圍區域上,有一大片性質相似的空氣。影響台灣天氣的氣團常見的有二個:一在西伯利亞或蒙古地區,是由寒冷的空氣組成,範圍很大,稱為〝冷氣團〞,也是控制台灣冬半年天氣的因素。另一個是停留在熱帶、副熱帶太平洋上溫度高又潮濕的空氣,稱為〝暖氣團〞,是主控台灣夏半年天氣的因素。不論是冷氣團或暖氣團,在天氣圖上都是高氣壓,一在中國大陸上,常稱大陸高氣壓;另一在太平洋上,又稱太平洋高氣壓。氣象報告時,通常以高氣壓稱之,只有在冬季,大陸高氣壓很強,可帶來很冷的天氣,才會叫大陸冷氣團或強烈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是台灣地區影響天氣最重要且時間最長久的氣象因素,東北季風期間因天氣變化程度不同,在氣象報告時常採用不同的影響天氣因素名稱,如強烈大陸冷氣團、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增強等。無論是何種名稱都是由來自中國大陸北方寒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或蒙古高壓的南移所造成,此冷氣團除因強度不同造成氣溫低降幅度不一而有前述之各種名稱外,又因移動時在不同位置使台灣各地反應出來的天氣型態也有變動,為了區分這些天氣變化,氣象報告中又應用其他影響天氣因素的名稱,這些名稱與天氣變化間的關係也是應該知道的。此外,在冷氣團影響下,台灣各地的天氣並不相同,而且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現象更應有所瞭解
有什麼自然現象發生,就可以預測有什麼災害或天氣?
預測氣候,對野外生活者來說是不可缺乏的。能畫天氣圖,就能大略預測天氣變
化。可是要畫天氣圖,就必須要有收音機、畫天氣圖用的紙筆。假如有這些東西,而
所在地電波不能到達的話,仍然沒有辦法。
眾人皆知,雲或風的變化,對天氣變化有密切的關係。觀察這些來預測天氣就是
觀天望氣。雲在國際氣象會議上,根據它的高度和和形態分類為十種類。依照這些類
別觀察與天氣的關係。
卷雲 離地上十二公里程度高度的最層出現的雲。形狀如用刷毛器掃過那樣,所
以也可以叫做條雲。像燙過的頭髮那樣捲曲的時候,天氣也會放晴,這一般叫做晴卷
雲。相反的,預知惡劣天氣的是雨卷雲。它呈放射狀或直線狀、帶狀,跟低氣壓一起
出現。而且逐漸的覆蓋天空擴展後,徐徐地下降高度變化在於下層的雲,最後下至所
謂亂層雲而降雨。但是雨後出現的雨卷雲,不會再帶來雨,所以請不要錯誤判斷。像
這樣要觀察氣候的時候,要看那種雲出現前後的狀態來判斷,這是很重要的。
卷層雲 出現於卷雲下層,形態不明確,有如輕紗垂佈天空的感覺。這種雲會逐
漸的變厚,高層雲出現就容易下雨。順便一提,這種雲會引起遮日傘、遮月傘的現象
,所以俗語說:「遮日傘遮月傘是下雨的前兆。」
卷積雲 和卷層雲出現在同樣高度或僅僅下層的地方,好像小小的棉花糖一樣的
規則並列的形態。各雲朵若接近,則像小波浪那樣。這種形狀就叫做魚鱗雲。普通集
中一處出現,但也有擴展到全部天空的。形態和後述的高積雲很相似,要特別注意。
判別的基準是雲塊大小和它的陰影。卷積雲的各雲塊小而沒有陰影。雲層出現時間極
為短暫,數十分鐘就消散或變為卷層雲。前者出現時,當天和翌日是好天氣;後者出
現時,特別是在冬天的海邊,容易下雨,所以要注意。
高積雲 是葉片狀或扁平狀的雲塊,如群羊蜷伏,大都連結成層,有時成棋盤狀
,有時排列成行,或波浪狀。類似卷積雲而顆粒較大較低,雲層壽命低,是天空不穩
定的象徵。
高層雲 出現時擴展至全部天空。薄的時候,引起朦朧月夜現象。在白天沒太陽
而厚度增加的話,這種雲會帶來雨。在出現卷雲層之後出現這種雲,翌日容易變為惡
劣天氣。
層積雲 形態層層波動,如捲麵包狀。從雲和雲之間能看到青天是其特徵,不過
從山頂或飛機上看到的雲海,不屬於這種雲或雲層。其別名有天陰雲、體積雲、畦雲
等。
果雲塊邊緣部分很快地消散或傍晚逐漸變小,則會有好天氣。還有白天積雲到黃
昏變化成層積雲的時候,翌日也會放晴,其準確率很高。相反的,雲塊擴大或有新的
發展的雲的時候,是下雨的前兆。再者,早春期層積雲伴著霄雲比較多,所以要注意
落雷。
積雲 與層積雲在同樣的高度出現。別名綿雲。黃昏時消散的話,翌日是好天氣
。相反的,日落以後也不消散,到夜深時仍殘留下來,而向北西或西流動的話,是下
雨的前兆。
層雲 出現高度約在一公里以下的地方,為層狀的雲。早上、傍晚常常出現,所
以有朝雲、夕雲的別名。朝雲隨著太陽而消散時,是晴天。若雲好像要覆蓋山腰或山
谷的話,是雨快來臨的前兆,這樣判斷以可以。
積亂雲 高度從一公里程度到與卷雲同樣的高度,是一種非常高的雲。亦被稱入
道雲、雷雲。常伴落雷,帶有大粒的雨,所以要注意。
亂層雲 非常低的高度,好像垂簾隱蔽大地一樣。伴著前線、低氣壓、颱風等現象
,會降雨或下雪。別名雨雲。這種雲出現以前,通常會看到高層雲,但是伴同寒冷前
鋒的時候,會突然出現而後馬上就消散。在春天或秋天經常可看到,會出現疾風或帶
來暴雨。此外,笠雲、莢狀雲、吊雲也是預告惡劣天氣的雲。
笠雲,從名字就知道,好像在山頂戴上頂笠一樣的形狀。一旦出現,形態就幾乎
不變化,不容易消散。主要沿著山脈出現,所以形態複雜,只看一眼很難判斷是笠雲
。
莢狀雲,也叫做透鏡雲,形狀如凸透鏡。積雲、層積雲、高積雲、卷雲等,由於
風的影響變化,很像透鏡狀。可在靜止的天空一隅看到,移動的速度非常緩慢。
吊雲常在山(獨立峰、山脈)的下風那邊出現。形狀由於風的影響而呈圓筒狀、
橢圓狀等等,有各式各樣的變化,但不移動。
笠雲跟透鏡雲一起出現比較多,若是單獨出現,則有下雨的可能性。
除了雲以外,也有其他預測天氣的方法。在此介紹一些比較可信賴的方法。
春、秋、冬吹西風是晴天,吹南風或東風會下雨。
夏天吹南風是晴天。
盛夏打雷連續三天。
秋雨感覺涼爽,天氣就會變好;悶熱颱風就快接近。
秋天落日時感覺冷,翌日放晴。
秋空明朗是是翌日下雨的預告。
早下出現彩虹是下雨的前兆;黃昏有彩虹,翌日就放晴。
比平常美麗的夕陽是下雨的預告。
蜘蛛忙於做巢就快要下雨。
蟋蟀很熱鬧的叫啼的晚上,翌日是晴天。
烏鴉啼聲比平常小的時候會下雨。
松頂頭笠縮短則快下雨。
地面蚯蚓爬出來就是下雨的前兆。
很遠的島或山景色明朗看得見時就會下雨。
一等星在頭上閃爍天氣就會惡化。
早上下霜那天是晴天。
陽光照射強烈而悶熱,沒有風的夏天,入道雲出現,則容易發生打雷。
東風是天氣惡化的前兆。
噴煙向北西、北方或西方隨風飄動就會降雨,向南飄動則會放晴。
冬天太平洋側颳南風,天氣就惡化。
冬天惡劣的天氣不會持續太長久,最多不過二、三天。
化。可是要畫天氣圖,就必須要有收音機、畫天氣圖用的紙筆。假如有這些東西,而
所在地電波不能到達的話,仍然沒有辦法。
眾人皆知,雲或風的變化,對天氣變化有密切的關係。觀察這些來預測天氣就是
觀天望氣。雲在國際氣象會議上,根據它的高度和和形態分類為十種類。依照這些類
別觀察與天氣的關係。
卷雲 離地上十二公里程度高度的最層出現的雲。形狀如用刷毛器掃過那樣,所
以也可以叫做條雲。像燙過的頭髮那樣捲曲的時候,天氣也會放晴,這一般叫做晴卷
雲。相反的,預知惡劣天氣的是雨卷雲。它呈放射狀或直線狀、帶狀,跟低氣壓一起
出現。而且逐漸的覆蓋天空擴展後,徐徐地下降高度變化在於下層的雲,最後下至所
謂亂層雲而降雨。但是雨後出現的雨卷雲,不會再帶來雨,所以請不要錯誤判斷。像
這樣要觀察氣候的時候,要看那種雲出現前後的狀態來判斷,這是很重要的。
卷層雲 出現於卷雲下層,形態不明確,有如輕紗垂佈天空的感覺。這種雲會逐
漸的變厚,高層雲出現就容易下雨。順便一提,這種雲會引起遮日傘、遮月傘的現象
,所以俗語說:「遮日傘遮月傘是下雨的前兆。」
卷積雲 和卷層雲出現在同樣高度或僅僅下層的地方,好像小小的棉花糖一樣的
規則並列的形態。各雲朵若接近,則像小波浪那樣。這種形狀就叫做魚鱗雲。普通集
中一處出現,但也有擴展到全部天空的。形態和後述的高積雲很相似,要特別注意。
判別的基準是雲塊大小和它的陰影。卷積雲的各雲塊小而沒有陰影。雲層出現時間極
為短暫,數十分鐘就消散或變為卷層雲。前者出現時,當天和翌日是好天氣;後者出
現時,特別是在冬天的海邊,容易下雨,所以要注意。
高積雲 是葉片狀或扁平狀的雲塊,如群羊蜷伏,大都連結成層,有時成棋盤狀
,有時排列成行,或波浪狀。類似卷積雲而顆粒較大較低,雲層壽命低,是天空不穩
定的象徵。
高層雲 出現時擴展至全部天空。薄的時候,引起朦朧月夜現象。在白天沒太陽
而厚度增加的話,這種雲會帶來雨。在出現卷雲層之後出現這種雲,翌日容易變為惡
劣天氣。
層積雲 形態層層波動,如捲麵包狀。從雲和雲之間能看到青天是其特徵,不過
從山頂或飛機上看到的雲海,不屬於這種雲或雲層。其別名有天陰雲、體積雲、畦雲
等。
果雲塊邊緣部分很快地消散或傍晚逐漸變小,則會有好天氣。還有白天積雲到黃
昏變化成層積雲的時候,翌日也會放晴,其準確率很高。相反的,雲塊擴大或有新的
發展的雲的時候,是下雨的前兆。再者,早春期層積雲伴著霄雲比較多,所以要注意
落雷。
積雲 與層積雲在同樣的高度出現。別名綿雲。黃昏時消散的話,翌日是好天氣
。相反的,日落以後也不消散,到夜深時仍殘留下來,而向北西或西流動的話,是下
雨的前兆。
層雲 出現高度約在一公里以下的地方,為層狀的雲。早上、傍晚常常出現,所
以有朝雲、夕雲的別名。朝雲隨著太陽而消散時,是晴天。若雲好像要覆蓋山腰或山
谷的話,是雨快來臨的前兆,這樣判斷以可以。
積亂雲 高度從一公里程度到與卷雲同樣的高度,是一種非常高的雲。亦被稱入
道雲、雷雲。常伴落雷,帶有大粒的雨,所以要注意。
亂層雲 非常低的高度,好像垂簾隱蔽大地一樣。伴著前線、低氣壓、颱風等現象
,會降雨或下雪。別名雨雲。這種雲出現以前,通常會看到高層雲,但是伴同寒冷前
鋒的時候,會突然出現而後馬上就消散。在春天或秋天經常可看到,會出現疾風或帶
來暴雨。此外,笠雲、莢狀雲、吊雲也是預告惡劣天氣的雲。
笠雲,從名字就知道,好像在山頂戴上頂笠一樣的形狀。一旦出現,形態就幾乎
不變化,不容易消散。主要沿著山脈出現,所以形態複雜,只看一眼很難判斷是笠雲
。
莢狀雲,也叫做透鏡雲,形狀如凸透鏡。積雲、層積雲、高積雲、卷雲等,由於
風的影響變化,很像透鏡狀。可在靜止的天空一隅看到,移動的速度非常緩慢。
吊雲常在山(獨立峰、山脈)的下風那邊出現。形狀由於風的影響而呈圓筒狀、
橢圓狀等等,有各式各樣的變化,但不移動。
笠雲跟透鏡雲一起出現比較多,若是單獨出現,則有下雨的可能性。
除了雲以外,也有其他預測天氣的方法。在此介紹一些比較可信賴的方法。
春、秋、冬吹西風是晴天,吹南風或東風會下雨。
夏天吹南風是晴天。
盛夏打雷連續三天。
秋雨感覺涼爽,天氣就會變好;悶熱颱風就快接近。
秋天落日時感覺冷,翌日放晴。
秋空明朗是是翌日下雨的預告。
早下出現彩虹是下雨的前兆;黃昏有彩虹,翌日就放晴。
比平常美麗的夕陽是下雨的預告。
蜘蛛忙於做巢就快要下雨。
蟋蟀很熱鬧的叫啼的晚上,翌日是晴天。
烏鴉啼聲比平常小的時候會下雨。
松頂頭笠縮短則快下雨。
地面蚯蚓爬出來就是下雨的前兆。
很遠的島或山景色明朗看得見時就會下雨。
一等星在頭上閃爍天氣就會惡化。
早上下霜那天是晴天。
陽光照射強烈而悶熱,沒有風的夏天,入道雲出現,則容易發生打雷。
東風是天氣惡化的前兆。
噴煙向北西、北方或西方隨風飄動就會降雨,向南飄動則會放晴。
冬天太平洋側颳南風,天氣就惡化。
冬天惡劣的天氣不會持續太長久,最多不過二、三天。
請問氣象預報為什麼可以知道明天的溫度與天氣
天氣像是"流體"(如液體一樣),是"連續性"的說得更清楚一些:像颱風在靠近赤道的西太平洋生成後,它不會"消失"1~2天,然後突然出現在台灣上空它一定會一天天,逐漸接近台灣的簡單的說,氣象預報就是利用"流體的連續性"來做後續的預報的底下先跟你介紹氣象預報的流程1.資料蒐集天氣預報首重資料之取得,因此第一階段是先蒐集國內外之天氣觀測及交換所得資料,包括地面觀測、船舶、觀測探空(Sounding)、雷達及衛星等等,然後透過無線電傳真,衛星網路接收,並立即輸入氣象資料電腦自動編輯系統裝置。 觀測資料蒐集之後,須經電腦解碼才能進一步分析,隨後並透過電腦偵測及初始化等過程,即可將所得之氣象資料自動填製繪出各種天氣圖。2.天氣分析與研判預報人員是天氣預報的終結者。首先需將天氣圖透過仔細研判,作主觀修正分析參考雷達、衛星資料,和利用大氣動力學、熱力學等學理以綜觀了解過去及現在的大氣環流狀況。早年天氣預報以主觀方法為主,由於受限於預報人員的學識及經驗,僅能預報短期內之綜觀天氣變化,在預報的準確度及時效上,有相當的極限。近年來由於數值天氣預報能力的進步,加上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增進,目前天氣預報已經架構在數值天氣預報產品的應用上,以數值天氣預報產品做為天氣預報之主要指引。不過,數值天氣預報並非萬靈丹,受到觀測資料、物理參數化、數值方法等限制下,數值天氣預報仍存在著誤差,且這些誤差一般與實際天氣作比對,因此,預報人員必須不斷進行數值預報模式之校驗及與實際天氣作比對,了解數值天氣預報產品的特性,方能有效發揮數值天氣預報產品之優點。操作即時預報系統(WINS),詳細研判各配合數值天氣預報產品或各種輔助天氣圖等。最終透過預報討論會後,決定各種天氣預報內容或產品。3.產品傳遞與發布各種天氣預報、特報、及警報決定後,立即利用如電話傳真機,166、167氣象錄音電話,無線電廣播等各種通訊方式傳遞,供使用者參考。同時為了因應高科技3C時代的來臨,亦將所有預報產品, 包含天氣分析圖等,透過全球網際網路(Internet),或透過大眾傳播媒體以最快的速度傳達於各機關及民眾,以供作息與防災參考或擷取運用。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影響地球上天氣變化的主要因子
◎太陽◎空氣◎水,◎有了以上三者,簡單的天氣現象就會發生。另外的因素◎1.地形:主要影響溫度 雨量2.緯度:主要影響溫度3.洋流:主要影響溫度 雨量4.季風:主要影響溫度 雨量 風向◎如果要複雜一點,像是三胞環流、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沙、塵、懸浮微粒,或是火山爆發、隕石撞擊,抑或是人為因素,如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暖化,甚至氣候變遷......等,這些都是影響天氣或氣候變化的可能因子。*********************************************************************【下雨】◎雨可說是由雲「變」出來的,雨滴的體積約是雲滴體積的100萬倍。在潮濕的空氣中,因冷卻而凝結出的雲滴,其開始時的增長(增大)速度是極快的;但到了一定大小之後,增長速度就迅速減慢。顯然,單靠凝結是長不到比它自身大100萬倍的雨滴的。於是便需要跟住下來的過程。◎對於雲體溫度高於 0℃的暖雲來說,雲中存在大大小小不同的雲滴。大雲滴下降度快,上升速度慢;小雲滴則下降速度慢,上升速度快。於是,由於大小雲滴相對速度的差異,使得大雲滴有機會與小雲滴相撞,結果小雲滴就結合到大雲滴上。◎這樣,大雲滴不斷地增大,又因為上升氣流分布不平均,大雲滴增大的機會就增加,於是大雲滴越來越大,直到上升氣流承托不住它,大雲滴便掉下來成為雨滴 【風】◎氣壓就是在單位面積上空氣的重量。這是由該高度到大氣頂層的空氣柱壓在單位面積上的重量形成的。氣壓的單位是毫巴(1000達因/平方公分),通常是用水銀氣壓計、空盒氣壓計來測量。也有人稱氣壓計為晴雨季,這是因為氣壓的高低變化與天氣的關係密切。◎天氣熱的時候,我們拿把扇子搧ㄧ搧,就會有風,這是因為外力的推動,促使空氣流動。◎而自然風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冷熱空氣的循環作用。◎起風的原因也受科氏力影響。*********************************************************************【颶風和颱風】◎所謂的颶風(Hurricane)應該就是颱風(Typhoon),颶風是歐美地區對於颱風的稱呼。而我國與日本則稱北太平洋西部發生的熱帶低壓,最大風速17.2ms-1(350kont)以上時,稱為颱風,未達此強度者稱為”熱帶低壓”,以作為區別。◎是一種熱帶非鋒面低壓。多發生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部南、北緯5~10度之間。颶風的形成緊密伴隨在熱帶地區的低氣壓運動,並大多發生於夏季和初秋。颶風是由大氣的不穩定產生並驅動,起因於大範圍濕熱空氣冷凝時巨大能量釋放的結果。颶風的直徑可達650公里,特徵是有氣壓非常低、安靜、無雲的核心區,稱之為颱風眼,直徑可達11公里,而且周圍產生大量的旋風雲、大量的降水量、雷暴和大風。一般風速保持每小時160公里,但可能偶然發生高達每小時360公里的陣風。颶風以每小時約20公里前進,起初向西吹,而其後逐漸轉至極向。
影響天氣變化的氣團
在氣象報告中,我們常常聽到「氣團」這個名詞,你想過什麼是「氣團」嗎?也許你會回答:就是一大團空氣嘛!真聰明,答對了!但是它對天氣有極大影響力,卻不只是一大團空氣那麼簡單哦!
假使我們把一塊海綿放在乾布上,它會一直保持乾燥;假使把它放在溼布上,便會吸收水分而變溼,「氣團」也是同樣道理。當空氣停留在大片地面或海面上一段時間後,它每一高度層的溫度、溼度等特性會漸漸一致,並且越長範圍越大,形成了「氣團」。而形成氣團的地區,就稱為「氣團源地」。
因為氣團形成地區之不同,我們把它分為熱帶海洋氣團、極地大陸氣團和赤道氣團;由於氣團本身溫度高低,又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冷氣團向較溫暖地區移動,會使經過地區的氣溫降低,而暖氣團則會提高經過地區的氣溫。
我們知道氣團是會移動的,它所經過的地區天氣會被改變,但它本身也會因而改變性質,或者因內部運動而改變本身屬性,這種已經被改變的氣團,稱為「變性氣團」。
而「氣團」究竟對天氣造成多大影響呢?下一個主題"影響天氣變化的名詞及相關用語"'中會詳細告訴你!
假使我們把一塊海綿放在乾布上,它會一直保持乾燥;假使把它放在溼布上,便會吸收水分而變溼,「氣團」也是同樣道理。當空氣停留在大片地面或海面上一段時間後,它每一高度層的溫度、溼度等特性會漸漸一致,並且越長範圍越大,形成了「氣團」。而形成氣團的地區,就稱為「氣團源地」。
因為氣團形成地區之不同,我們把它分為熱帶海洋氣團、極地大陸氣團和赤道氣團;由於氣團本身溫度高低,又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冷氣團向較溫暖地區移動,會使經過地區的氣溫降低,而暖氣團則會提高經過地區的氣溫。
我們知道氣團是會移動的,它所經過的地區天氣會被改變,但它本身也會因而改變性質,或者因內部運動而改變本身屬性,這種已經被改變的氣團,稱為「變性氣團」。
而「氣團」究竟對天氣造成多大影響呢?下一個主題"影響天氣變化的名詞及相關用語"'中會詳細告訴你!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